投信是台股市場的一大主力,三大之中唯一擁有眾多散戶支持的機構投資者,
很多人會發現投信操作會和自營和外資有不一樣的行為,如股票大跌的時候投信會是買進而非和兩者相同,
在操作上比其他兩類人較不靈活,主要是因為法規規定投信持股比率有所限制,投信股票基金一定要持有70%的,
因此很多時候她們不得不買。
投信持股每周會公佈,這類型的週線的籌碼在長期運用上是否有其參考性? 這是我們想知道的,
此外坊間認為投信持股比率過高的時候可能是大盤的高點,因此是否我們可以去做放空或是提前離席的行為?
台灣市場最棒的是有各種資料可以拿來參考,但是在眾多資料當中我們要如何擷取有用的資訊,
可以透過簡單的程式來回測,我想這是比用經驗去換來的有效率和可靠性。
CASE.1
台股市場過熱或過冷
當投信持股過高的時候,也就是當投信持股比率達90%的時候要小心,某種程度上,
我的看法和別人不同的是,一般人認為策略要有多精準準確,但是在這背後卻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,
那就是RISK,做交易一定要考慮這件事情,透過風險來調整字有部位,因此透過投信持股歷史資料來觀察
看看是否能夠讓我們的部位能在高風險的時候退出市場。

首先看此張投信持股比率圖,可以清楚發現投信持股比率通常密集及中在84%到89%
這也驗證前面投信時常持有大量股票,因此容易遭到系統性風險衝擊的可能性高。
為了量化以變更清楚投信持股率的情況,筆者整理成的表,可以看到持股率低於82%
(在此用千位表示即為8200)的情況通常約10%,而高於8900的也約莫10%,
在此把他假設成一個極端現象,在這極端的背後是否反映出人性恐慌和貪婪的心理呢?
是不是透過這種偏誤之下我們可以有機會調控我們的部位?
待續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【徵新議題】
歡迎留言讀者想要討論的議題,以及想要看哪些方面相關的議題(策略、程式教學、經濟面等等)
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互動增進彼此的交易眼界和實力。